第(2/3)页 杨若晴放下鞋子,拍了下萍儿的手臂:“瞧你,又在说傻话了。” 萍儿眼眶红了,突然垂下头去抹泪。 “咋啦?咋还哭了?”杨若晴赶紧问。 萍儿摇摇头:“没事儿,冷不丁的就想起了花花,也不晓得她在顾家过得如何……” 杨若晴道:“路是她自己选的,她对自己选的那条路也是很有信心,又是新妇,想必顾家二老不会为难她的。” 萍儿道:“顾家二老瞧着不像那种大奸大恶的人,我最担心的就是顾志华的那个青梅竹马的表姐……” 杨若晴握住萍儿的手:“萍儿,你该做的该劝的该分析的一样不落,是花花执意要走这条路,生米也煮成了熟饭。” “到如今,你也要放宽心在家里过好你自己的日子,花花她有她的人生,好也罢,坏也罢,她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你这边已经不能再干涉了,随她去吧!” 一番劝慰,萍儿神色黯然的离开了骆家。 她前脚走,后脚骆风棠便回来了。 “晴儿,今夜入静,闺女已经被我哄着睡下了,咱也早些歇了吧。” “好!”杨若晴收起桌上的衣裳布料,两人打水洗漱,早早歇下。 夜里,屋外北风呼啸,风掠过村口池塘的水面汹涌而来,如同凶猛的野兽在咆哮,又好似有万千冤魂在哭嚎。 正因如此,温暖如春的屋子里,橘红的灯光才显得越发的温馨恬静。 两个人慵懒的躺在被窝里,杨若晴趴在骆风棠的胸口,耐心等待外面敲小锣的声响。 村里的老少爷们照着辈分年纪,每一年五个人‘管年’。 所谓的‘管年’,便是这一年的清明,中元,以及除夕由他们来率领村里的老少祭祀,祭祖。 腊月二十四傍晚,天将黒未黑之际,引领村里人放炮仗接祖。 腊月二十七夜里敲锣,放炮仗,在村里巡逻,查看大家伙儿能不能入静。 年三十那天,在祖宗祠堂里点长明灯,奉上猪头,公鸡,肥肉,米饭,烧酒,香烛等供品祭奠祖宗。 大年初一的凌晨,也是由他们在村里敲锣打鼓,催促大家伙儿起床去村南头的土地庙给城隍爷拜年。 正月初三日清早,他们五个还要挨家挨户的吆喝提醒,让大家伙儿起来放炮仗,送祖宗回山。 第(2/3)页